2012年2月20日 星期一

瘦肉精,與令人疑惑的產品標籤

那天問了打算進軍餐飲業的室友,如何挑一瓶好的醬油。
室友說:“很簡單阿,你知道醬油是用什麼作的嗎?”
"那個,應該就是大豆吧?"
“大概就是那些,以後你去挑醬油,仔細看看瓶子上頭那個產品標籤裡的原料。好的醬油,原料的部份就會很單純,不會有那些只有化學系才看得懂的添加物“,室友這麼說。


你知道防腐劑吧!其實,防腐劑(或是抗氧化劑)本身的種類很多,有天然萃取也有人工合成的。但是,如果產品標籤上寫了”亞硝酸鹽“或是”二氧化硫“呢?你會意識到那就是防腐劑嗎?


今天,有個東西叫作”萊克多巴胺“,你也許不知道那是什麼,但是瘦肉精這種熱門的字眼,你就知道了。你也會知道那是個對人體影響還不明確,大家都還在吵來吵去的化學藥品,正常的情況下,你會感到疑慮,懼怕。但是只要改個名字,你就沒感覺了。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66458
(僅節錄標題:專家建議改名,『瘦肉精』換成『萊克多巴胺』)
之後,瘦肉精這個名詞就幾乎消失在政府單位後來發出的新聞稿,通通換成萊克多巴胺了。

這是個很容易去分析的現象:我們的政府正在說服臺灣的人民接受瘦肉精。
那麼,站在民眾的立場,你該怎麼選擇?

你可以選擇去看一堆報告,看一群專家繼續著沒有答案的討論,你可以,跟著陷進五里霧中。

不過我覺得問題沒有那麼複雜。
既然不懂,就不要加就好了。加了,也許短期內無害,但對我們有什麼益處嗎?


唯一確定能得利的,就只有因為成本降低而受益的美國畜牧商。這種對手穩贏而我們還不知道會不會輸的棋,選擇不下,是最聰明的選擇。


有人會說:”有便宜的豬肉吃,有什麼不好。“。
如果到時候真有店家會貼出佈告:”敝店因使用瘦肉精豬肉成本降低,願意調低售價以回饋消費者。“。那絕對是少數中的少數。比較可能出現的現象是:店家為了降低成本,選擇使用便宜的美國豬肉,因而排擠到臺灣原有養豬戶的生存空間。

又一個劣幣逐良幣的故事不是?


臺灣不是第一次面對美國肉類輸入的壓力,在2008年,當年的政府在近距離受到對岸中國威脅的嚴峻情勢中,仍然能勇敢的向美國說不。四年後的今天,我們和中國的關係今非昔比,稱兄道弟,來自中國的威脅少了,政府的膽子卻也跟著小了,承受不住來自美國的壓力,卻能無視臺灣內部各界反對的聲音。

當政府開始失去方向的時候,我們人民需要告訴執政者,我們所求的是什麼。
問題還會繼續燒下去的,如果不久之後,社運團體需要你的聲音,請你們不要小看自己所擁有的力量。加入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