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1日 星期一

投票,是一種好的決策方式嗎?

前兩天反核遊行,遊行隊伍聲勢浩大,不過,真的全部的人都打從心底認同主辦單位所設計出來的口號嗎?回來之後,看到臉書上有個朋友參加遊行的心得,說:『要喊口號時,還得花時間思考這個口號是不是和自己理念相同,真累』。

我認為,這次的公投將會是反核團體最好的機會,雖然根據前幾次公投的結果來計算,還有這樣的題目設定,反核團體要透過這次公投停建核四,還有很大的一段路要努力。但公投畢竟是個機會,否則即便我們天天遊行,每次都能號召50萬人以上,對於現狀的改變也是一點幫助也沒有。

在法治國家,一切,就是照規矩來。
但,這樣的方式,真的合理嗎?

就像朋友參加這次遊行所感覺到的,針對一個核四這樣的議題,其實除了『停建』和『續建』之外,還有許多相關的配套需要討論,比方說,主辦單位這次就有『核電歸零』的口號,但其實很多人除了支持停建核四以外,也支持核一二三延役,和『核電歸零』的理念就有抵觸。

現實狀況中,一百個人就會有一百種偏好的政策組合,但公投卻只是要我們選Yes/No,對於其他的配套措施,我們卻無從選擇。那你要問,假設政府佛心來著,精心研擬了方案ABCDE,任君選擇,是不是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當然不可能!今天說不定你阿罵就會想說,我想要方案A混方案B,那我要怎麼選?

那好,那我們擬個100個方案來選好了?
開玩笑吧,100個方案,一個智商正常的普通人要怎麼評估啊?

用投票的方式選人,選代議士,ok,拿來定政策走向,那實用性就得好好考慮了。

那麼,問題在哪?問題在於投票的形式基本上,其實跟直接打一架差不多,那都是用『勝負』的觀念來進行決策,但『決策』的核心價值在於尋求最大公約數,尋找共識,而『勝負』頂多只是減法,減法是找不到最大公約數的(我只是想埋梗,別深究數學上的正確性了,you know what i mean...)

說到底,我們雖然歷經了工業革命,在科技上有長足的進步,但在尋求共識的機制上面,我們跟老祖宗用的方式,其實差不了多少。


2013年3月9日 星期六

反核遊行前夕,被擋在門外的環保人士


更新:加入新頭殻新聞相關資訊連結


在反核四遊行的前夕,將睡之際看到了一篇聳動的臉書動態連結。內容是一個德國青年入境被拒,即將遣返的故事。

我是反核人士,這樣的新聞對於反核團體來說,正是一支能把螢幕前的鍵盤鄉民全都趕到街上去的熊熊火把。這一顆直奔紅心的正中直球,你不揮棒嗎?

我選擇hold住不揮,畢竟反核人士被笑反智又理盲很久了,我決定拿出我僅有的小小智慧來稍微檢查現有的相關資訊,再考慮把我早就燒斷理智線的情緒給發洩出來。

在網路上搜尋了『環保,遣返』馬上就能找到相關新聞,果然記者的鼻子都很靈,立馬就嗅出這是支熊熊火把連結。可惜裡頭訊息並沒有比臉書的動態多,就先略過不提。

接著是掃瞄一次臉書動態裡的回文,在我看的這個當下,只有6x則回文,跳過情緒性的無用發言不看,五分鐘內看完。就目前看來,有點用的資訊如下:

  • 這位德國青年的朋友『推測』是因為他上次來台擔任國際志工(2011)時,曾參與反核遊行,因而被貼上標籤。
    • 有為的網友立馬就找了『入出國及移民法』連結裡的第二十九條:外國人在我國停留、居留期間,不得從事與許可停留、居留原因不符之活動或工作。但合法居留者,其請願及合法集會遊行,不在此限。
    • 接著這位被遣返的德國朋友的朋友表示,他上次來台的確是合法居留,反核遊行是合法申請的,不應該因此而被貼上標籤。
    • 從這些資訊看來,如果沒有其他原因,單就參加反核遊行這個事件不應該成為被拒絕入境的理由。
  • 新聞裡提到,移民署人員表示這位德國青年已經被管制入境,記錄顯示他曾經從事與簽證目的不符的活動,被相關單位來文要求列管。至於詳細原因則不明,無法透露。
    • 問題一:相關單位是?
    • 問題二:與簽證目的不符的活動是?的確是像他朋友的朋友所說的,是因為參加反核遊行才被貼標籤嗎?
    • 問題三:無法透露的原因?我想這很明顯,畢竟這是屬於個人隱私的部分。如果有非媒體的關係人去詢問,卻還得不到答案時才能開始懷疑。
  • 移民署拒絕入境的理由是違反了『入出國及移民法』連結第18條第5項:申請來我國之目的作虛偽之陳述或隱瞞重要事實。民進黨立委林淑芬從移民署長(大老闆!!)得到的消息是,他的拒絕入境是根據2010年國安會召集的跨部會聯合審查會做出的結論。
    • 如果以上消息都屬實,那因為參加反核遊行而被拒絕入境的可能性就降低了,因為這位德國朋友參加的反核遊行是2011年三月,而國安會在2010年就作出『以後拒絕入境』的結論了。
    • 至於到底是哪件事讓他被拒絕入境,還是莫宰羊。
  • 朋友的朋友再次強調這位德國青年這次真的是來玩,而不是參加遊行的。這讓我想到,如果他在通關時回錯了答案,移民署的人的確是能用『目的不符』將他遣返。
  • 關於這位德國小小環保鬥士的新聞:
    • (捍衛地球生態 台南社大化學習為行動)節錄自標題
    • 寄信給倫敦新開的珍珠奶茶店,希望能引進台灣自備環保杯有折扣的政策連結
    • 目前看到的連結都是正面的新聞,這個小朋友真的很努力。至少沒有在台灣有明顯不法的行為。
當然,環保人士被擋在國門外,在這開發中國家裡是常有的事:
  • (移民署表示日本福島人民來台疑違反移民法)臉書連結
  • (關切環保被拘留/馬國強制遣返 環團聲援)節錄標題

背後很可能有黑手介入,這你知道,我知道,全世界都知道。

但我要問的是,除了臆測,我們能百分百確定,這位德國的朋友沒有踩到任何一條我們國家的法律?不論那些法律是合理或是不合理的。如果真踩到了,那我們該做的是給我們的民意代表施加壓力,促使他們去修正不合理的法律,也不是一昧鄉愿的要求政府機關網開一面,在法條之外大開例外之門。

這個世界,
當個好人,要證明自己無罪,本來就比當壞人困難。
當個好人,要證明壞人有罪,又比證明自己無罪更困難了些。

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好好思考,是不是適合在反核遊行的前夕,再加入這麼多情緒的元素?我們訴求的是理性的對話,還是希望無限上綱反政府,陰謀論的思想參雜我們遊行的隊伍裡去?

先停下你們憤怒的思緒吧!在事情沒有進一步明朗前,螢幕前的我們,最好還是先收拾明天要上路的行囊,然後給這位遠從德國過來,卻無法與我們一同進退的朋友,獻上我們的祝福。

『撐住』的哲學:短期與長期利益的衝突點



今晚上演的,是經典賽裡的中日對抗大戲。同事,朋友們不約而同地早早下班,期待能避開下班時間擁塞的台北街頭,賣力的在開賽前,安坐在能隨著球賽脈動的最佳地點。

就像八十幾年前的世界大戰,中國和日本像今天一樣,打得火熱。

八點二十,離開朋友沒有電視因而異常冷清的咖啡館,漫步在台北車站附近方方正正的街道,這個城市一部分的格局,是在日本人手中規劃出來的,尤其是這一區的一大半,垂直交錯,整整齊齊的街道反應了日本人超群的規劃力和執行力,和台灣後來自行發展的一些區域,格局上真是有雲泥之別。台灣,和日本,真是有著說也說不完的糾葛交纏。

走到中山北路和忠孝東路路口,一旁高樓上的大電視牆即時報導著球賽最新的文字訊息,夾雜著記者們,或是球評們,仿佛在下指導棋一般的即時評論。當我抬起頭的那個當下,那片電視牆秀著這幾個大字:
『王建民能否撐完七局,將是球賽的關鍵』
其實,這是我們很習慣的一種思考模式,不只今晚的大樹哥,當年的櫻木花道,也在對抗山王,背部受傷之際,咬牙撐住湘北隊淺的可憐的板凳深度,用一顆籃板球抵四分的簡單數學,擊敗了山王工業。

然後,櫻木花道因為背傷休養了半年,而漫畫裡,那累積了三十一集的驚奇之旅,也像場夢一樣,畫面移出最後櫻木寫給晴子的信後,在襯托著櫻木爽朗笑容的天空下,劃下了引人遐想的句點。

『撐住!』,是為了什麼?在灌籃高手和今晚的大樹哥,其實是一種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以『長期利益』交換的模式。櫻木為了擊敗山王(短期利益),以自己的球員生命(長期利益)為賭注。

這樣的交換會令人動容,是因為他們都是用『自身』的長期利益,去交換『眾人』的短期利益。這樣的行為除了令我們感動,也令我們十分不捨。

但這樣捨己為人的犧牲在人類行為中,其實只佔了相當小的一部分,絕大部份你能看到的,是以『眾人』的長期利益,去交換『少數人』短期利益的自私行為。最一般的例子就是企業的短期利益和環保團體的長期利益之間的衝突。但在我們國家,還有這樣的例子:
核一廠2 號機為打破世界連續運轉記錄418天(自1985.2.1~1986 .3.25停機止,員工得到一只皮夾作紀念),造成長達56天(1986 .9.3~10.28)的廠外連續空浮事件出處
既然是以多數人的長期利益為犧牲,為什麼這樣的行為,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會得到多數人的默許?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 資訊不透明:比方說在核一廠的例子,如果新聞不報,輻射線無色無味,我們會知道嗎?山老鼠在森林裡的濫墾濫伐,住在城市裡的我們會知道嗎?
  • 相較於短期利益的確定性和能見度,長期效應通常比較不可預測,而且不具時效性。所以,當人腦在短期動機和長期動機間取捨時,能造成短期利益的選擇通常會勝出。
在以資本主義為名的效率社會裡,在在是以短期利益交換長期效應的事件。但如果我們的社會繼續的容忍,默許這樣的行為,慢慢的,我們所借出的未來資本會侵蝕掉這個社會賴以生存的利基。期待在資訊更加流通,民智漸通的未來,天平能慢慢的從向著『短期利益』的極端傾斜漸漸的走向平衡。

晚安,天佑台灣。

2013年3月2日 星期六

台北城裡的,鱔魚意麵

最近很夯的Nokia105的前一代,跟本文無關。

在台北晃蕩了這幾年,有件事總擱在心上的是,總遍尋不著對味的鱔魚意麵。

剛來台北,人在新店,過著早十晚十的單調生活。總有幾個週末鄉愁特別難耐,就會一手拿著一張謄著幾個模糊的手寫地址的A4印刷紙,另一手催著機車的油門,在台北的大街小巷中,穿梭尋覓著。

我想,很多南部人一到台北會接觸到的,應該是師大夜市裡的那家。味道是不難吃,但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總覺得裡頭雜著些許的藥膳味。

長春路上也有一家,號稱台南來的,很有名,上過美食雜誌的。我也趁著興頭過去了一趟。味道還可以,但加了許多一吃就知道是台北人愛吃的味道。那樣的味道太妥協,我在其中找不到熟悉的感覺。

寧夏夜市上也有一家,就在豬肝榮的隔壁。不知道是不是參雜了『辦桌』的風格,快炒之下的鱔魚特別彈牙有勁,雖然調味依然不道地,但這裡至少有熟悉的鱔魚口感。

今天,在住家附近晃著晃著,也就給我晃到了一家鱔魚意麵,店面就在一個小小地方廟旁,招牌也就『鱔魚意麵』四個大字。對鱔魚意麵有點偏執的我,當然也就晃將進去嚐嚐。一進去,老板娘兼侍者也不特別熱絡招待,連問都沒問我要吃啥,只是一眼看著我,一眼盯著電視裡賣藥的老帥哥,一派吊兒啷噹的模樣。要是某個藝人來了這間服務態度一點也不親切的店,免不了又要發文開罵,我不禁要替這對老夫婦捏把冷汗。

跟老板娘點了這次的主角:『鱔魚意麵』,一旁的老板(也是目不轉睛的盯著賣藥廣告)立馬便開工了起來,只見那動作熟練的一點也不像六七十歲的老先生,一會兒尖刀快速的裁著菜料,一會兒單手甩著發著大火的黑鍋,沒兩下子,我點的麵就完成了。

第一眼看份量並不多,但一吃下去我就感動到快飆淚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老闆今天進的鱔魚特別新鮮還是怎樣,那鱔魚超級彈牙,我一咬下去還不太敢相信,仔細一看發現似乎還帶點血色,貌似五分熟的模樣。這就對了!難怪之前在台北吃的鱔魚總覺得軟爛無力。那麵,羹的味道也對,酸,甜,辣,就是不鹹,十足的南部口味,意麵也炒的脆脆的不會全熟。這對,那也對,總之全都對了。

我心滿意足的離開那店,然後破天荒的晃了回去店門口,記下了他們的地址:台北市萬華區東園街44號接著發了這篇文,希望跟我有一樣症頭的南部同鄉們,如果你正在尋找一家有著熟悉口味的鱔魚意麵,這家店會是我個人目前的首選。如果你們也找到了家道地鱔魚意麵在台北生根的地方,也麻煩您不吝在下頭留言處留下相關資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