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日 星期四

飲食男女,Eat Drink Man Woman

在新北投圖書館借的片子,好懷念郎雄爺爺啊~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

時隔二十年後再看這片,一來驚訝於這二十年來,臺北的變與不變。二來是這幾年,身邊的人來來去去,讓我更能對戲裡,那種探討家庭為何存在的理性部分,有不同的感受。

家庭價值
開頭,郎雄在廚房裡忙的活兒,而三個女兒們,各有各的工,也各有各的心事。有趣的是,雖然是住在同一個屋簷下,但在豐盛晚餐旁的四人,卻少有對話,即便好不容易有人吐了一句,也會立刻被另一人打斷。這樣的氛圍,不存在對話的空間,也讓我不禁懷疑,這樣的家,還成嗎?然而沒說出口的,最揪心

隨著時間不斷的向前,我們可以發現,鏡頭下每個人值得述說的故事,值得傾訴的心情,都發生在家的外頭。唯一像家的畫面,就是每個禮拜天的晚餐。沒有任何一個角色的重心,是在家裡面。這就好像現代社會裡的小家庭一樣,家,只是個我們行禮如儀,聚聚的地方。

從個人再出發
到了最後,一路順風,大女兒和小女兒都嫁了,老爸也有了去向,而唯一還能維繫這個家的樣子的,禮拜天的晚餐也取消了。但意外的是,畫面裡,家的味道回來了。為什麼?我想是因為每個人都找到了對待自己最適合的方式。因此即便大家不住一起,但是心開了,開場那團悶著、鎖死的結,也跟著開了,於是分開的這群人,反而開始有一家人的感覺。

很舒服的一部電影,但是戲裡好幾個急轉直下的點,都讓人不禁懷疑,這真的是在二十年前那個保守台灣拍出來的片子嗎?最後一段戲裡,郎雄和吳倩蓮的演出雖然平靜,但卻餘韻不絕。